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
1.讶(yà):惊讶,诧异.
2.衾枕(qīn zhěn):被子枕头。衾:被子。衾枕:这里泛指睡觉铺盖的被褥等.
3.复见:又见。复:又。
4.雪重:雪下得很厚,分量很重。
5.时闻:不时听到,时常听到。
古诗词鉴赏: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雪》白居易(赏析)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古诗词题解
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古人咏雪,历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下,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年。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不过,以“夜雪”为题的并不多见。因此,白居易的这首小诗可说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古人咏雪,历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下,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年。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不过,以“夜雪”为题的并不多见。因此,白居易的这首小诗可说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