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身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坐了下去。一个又一个的同学闭嘴安静下来。本看到安娜竟然也跟着笑,她竟然与大伙儿一起哈哈大笑!她嘲笑了他,是安娜嘲笑了他!
“黑板上还缺一行字。”西普曼先生说。他的声音很轻,轻到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出气儿。他拿起粉笔,在“本爱安娜”的下面,以同样大小的印刷体字母写道:
安娜爱本
“爱是双方的事。”西普曼先生只说了一句。他没去管黑板上的那两行字,而是把本领到座位上说:“下课以后你们再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心算。”
他又意味深长地看着本,说道:“你不太舒服吧,本?知道吗,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现在就回家休息。”
本无需别人再说什么,拿起书包就从教室里跑了出去。
本真的病了,他得的是一种罕见的感冒。病后复学的第一天,安娜在他家的车库前等他。安娜告诉他,她爸爸在其他城市找到了工作,她要和父母一起走了。
班上举行了盛大的告别会,全班同学都参加了。
本送安娜回家。看着安娜跑回去的背影,本想失声嚎啕,可他没有哭出声来。
这本书的主题触及了我们在孩子教育中非常敏感的话题:“早恋”,准确地说是“童恋”。故事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10岁男孩短暂的“初恋”,很美好,也很沉重。这里有激情、有委屈、有嫉妒,有与朋友的争吵,也有被嘲讽的恐惧……读来令人深思。
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十来岁的孩子虽然是处于青春期之前,但他们也很有可能具备了“爱”的心理,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成人过度强化儿童世界的“天真纯洁”和“无性”的存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
书中的父母和老师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在人类的思春期里,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是少年独特而珍贵的感情。在从少儿期向成人期过渡的过程中,如果这种感情遭到压抑甚至否定,不仅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发展难以期待,而且甚至会导致对自我人格的否定,出现精神危机。”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先生的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中的成人们对孩子“纵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