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羊羊和灰太狼
  • 巧虎
  • 熊出没
  • 朵拉
  • 米老鼠和唐老鸭
  • 奥特曼
  • 智慧树
  • 猫和老鼠
  • 海绵宝宝
  • 蜘蛛侠
  • 哆啦A梦
  • 英蕊幼儿英语
  • 天线宝宝
  • 蓝猫
  • 三字经
  • 虹猫蓝兔
  • 小熊维尼
  • 芭比
  • 星际宝贝
  • 蜡笔小新
  • 白雪公主
  • 灰姑娘
  • 圣诞节
  • 新年儿歌
宝宝乐园

不对孩子发脾气的小绝招


加入收藏  
作者:杨杰 标签:  更新日期:2015-12-03

  有一件小事启发了我。每次我看见许多书胡乱地堆在书桌上,就会对自己说,应该把书整理一下!紧接着我就感受到内心有一丝细微的抗拒力量:我不想做!于是整理书桌成了悬在我心头的一个任务。每当看到那一堆书,心里的两个声音都会一起登场:“应该整理一下!”“我不想做!”通常否定的力量会占上风,这件小事会一拖再拖,每次看见那堆书,心里都会不舒服。直到自己忍无可忍,就抽空把书整理了一下。结果只用了一分钟书桌就变得非常清爽。我心里想:就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会拖了好几天,非得让自己的内心陷入困扰才做呢?然而下一次,我又陷入了这个怪圈。许多小事都是如此,比如应该去趟超市,或者应该给某人打个电话……却又纠结要不要马上去做。

  经过深入分析,我发现自己的内心有一个思考的模式。还以整理书为例,在“应该把书整理一下”之后,还跟着一句话:“看看你,总是乱扔东西,不知道随时整理。”接下来,心中才升起对抗的念头:“我不想做!”此前,我一直忽略了自我责备的念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抗拒什么。觉察到自我责备,我立刻明白了:小时候,妈妈就是这样责备我的,她总是数落我没有物归原处的习惯。我不由惊呼:“内在父母”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我完整地复制了父母责备我的方式,每天非常“敬业”地用这个程序谴责自己。这么多年,我的内心成了两股念头的战场,如果不是学心理学,也许我终生都会被这些琐碎的念头所侵扰。

  这个细微的发现让我感到非常吃惊。许多人的情绪容易习惯性低落、烦躁,自己却找不到源头,也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其实,我们都带着童年的影子生活,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积累各种暗伤。我们值得为自己停下来,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念头在阻碍自己。

  自从发现自我谴责的倾向以后,我非常注意心中的念头,一旦有轻微的不舒服的感觉,我马上回头去想,并且立刻把自我谴责改为自我期待。比如再看到书桌杂乱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请整理一下,我喜欢清爽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从小到大一直伴随我的不舒服的感觉消失了。

  我们的成长历程并不完美,但我们都要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转移,不蔓延。如果我们不是成熟的人,如果我们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孩子就会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重灾区。

  随意发脾气就像乱扔垃圾一样,是不好的行为。不要把家变为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也不要把孩子变成替罪羊。其实情绪并不是坏东西,负面情绪中往往也隐藏着我们的需要和诉求,如果我们认真对待,会更了解自己,也更懂得满足自己。

  我发现,很多家长发脾气都是“即兴”的。比如发现孩子没做作业,立刻火冒三丈狠狠地批评孩子,其间难免口不择言,而且还翻出旧账。训斥完孩子往往丢下一句:“作业是你的,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看着办吧!”这最后一句话显然是赌气的,如果真坚持这个原则就没必要发这么大的火。家长只是发泄了情绪,并没有解决问题。

  我也不主张一味地压抑情绪,那就仿佛把霉变的垃圾藏在了地毯下面,虽然看不见,我们却会一直被难闻的气味所困扰。

  我总是对家长说,当发脾气在所难免的时候,请把发脾气变成一种沟通!如何做呢?简单地说就是定好目标,划定界限。不要“即兴”地发脾气,而要确定一个理智的目标,并且要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干净地争吵”,绝对不翻旧账、不攻击孩子。这样可以把发脾气的危害降到最低。

  为此我曾经和一位妈妈总结发脾气的流程。如果我们用遍了所有的温和方法依然无效,当我们决定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坚守三个清晰的表达:“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要特别注意的是,三句话都要以“我”开头。如果用“你”字开头,特别容易变成指责孩子,那样的话就不再是“干净地争吵”。以没做作业为例,我们不妨这样向孩子表达:“上午有充足的时间,我们约定好中午以前完成作业,我也很信任你,可是我发现你一直在玩游戏看电视,作业一点儿都没做,我很生气,也很失望。我希望你在晚上六点之前完成作业。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周我会考虑加强监督。”

  表面上看这个方法显得对问题过于轻描淡写,只说了几句话而已,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点到为止”非常重要。教育的力量是一个累加的过程,一次这样做未必能看到效果,但坚持这样做,就会看到令人惊喜的改变。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当时俯首认错,才算教育到位,其实,有时候孩子虽然没说什么,但行动上已经认错了。如果非得逼着孩子低眉顺眼、诚惶诚恐,累加起来则是过度教育。这样的结果就是彼此积累怨恨,影响亲子互动的结果。

  父母管理好情绪,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孩子,其实最终成全的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后就会发现,人生的喜悦和幸福,原来触手可及。

  • 金龟子陪你过大年
  • 胎教音乐
  • 低幼儿歌精选
  • 365夜童话故事
  • 冬天儿歌
  • 巧虎儿歌专辑
宝宝吧APP
宝宝吧动画盒下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合作 |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RSS订阅 | 热门搜索
Power by baobao88.com Copyright 2007-2019 晋ICP备2023002424号-1
宝宝吧 - 听儿歌、听故事、玩游戏、学知识,宝宝的乐园,家长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