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眼
有的宝宝刚出生后,似乎有点斜视,有时看上去又似乎“对眼”,俗称“斗鸡眼”,这是由于宝宝在出生最初几个月内,眼肌尤其是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不完善,双眼共同协调运动的能力较差,而宝宝通常又非常习惯目不转睛地观察周围事物,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再加上婴儿时期宝宝的鼻骨不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年轻的父母在与自己孩子对视时总觉得宝宝好像是对眼。其实,对于多数孩子来说,这一时期的对眼是假性内斜视,属于暂时现象,一般2~3个月后宝宝双眼的共同注视能力就可以发育良好。
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在护理上不尽心,就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斜视和对眼。如经常只让宝宝看一侧光线,不注意经常变换体位;或者把婴儿床上的玩具挂得太近,使宝宝两眼经常注视近物等等。所以,父母要注意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使光线投射方向经常改变,今天头睡左边,明天睡右边,隔日调换,这样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小床上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至少距离1米以上,也可在各个角度多挂几个,以免宝宝只注意一点,这样就可避免宝宝发生斜视或对眼了。当然随着宝宝面部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假性斜视是会逐步消失的。
小儿眼外伤、针眼、红眼病和白内障
小儿眼外伤应怎样处理?
小儿眼外伤最常见的是因磕碰、球或其他物品击伤,眼球穿孔伤和化学烧伤。
磕碰、球或其他物品击伤 可以见眼睑皮肤、眼球的淤血或裂伤;亦有眼睛外观没有改变。前者容易引起大人注意,后者易被大人忽略,但已经损伤眼内,如有可疑,应到眼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眼球穿孔伤 常由于小儿手持尖锐物体玩耍或跑跳时不慎摔倒,尖物刺入眼球所致。当小儿发生眼球穿孔伤时,应立即送医院进行处理。在送医院途中要避免震荡,以免使眼内容物更多地流失。可用地卡因眼药水点眼,以减轻疼痛,使小儿安静下来。眼睛局部可用干净纱布或手帕盖住,但不要压迫。如扎得较浅,眼球壁没有穿透,应警惕眼内导物的可能,特别是当小儿被手握的铅笔扎伤时,一定要检查笔尖是否完整,有无断头留在眼内。到医院就诊时最好带上扎伤物,以助医生诊断。
化学烧伤 比较少见。
发生于小儿玩清洁厕所等使用的酸液、碱液或在家长使用这些液体时站在旁边看,使药液溅入眼内;发生化学烧伤的紧急处理原则是争分夺秒,立即冲洗,用凉开水或自来水均可。冲洗时让小儿仰卧,头偏向一侧,用小壶装上水,自内眼角处倒入。水流不要太猛,冲洗时不断提起上下眼皮,使水能冲到较深的部位。一般需连续冲洗1 0~2 0分钟。然后再到医院做进一步的处理。
因滴眼药水误滴其他药物如滴鼻剂导致,处理的方法:先用清水冲洗,然后滴眼药水。小儿可以用利福平、妥布霉素眼药水,不宜用氯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眼药水。大多数抗生素眼药为处方药,需医生开处方,
爱心提醒 做好对小儿的日常护理,去除小儿生活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才是避免小儿眼外伤的发生最好的办法。
小儿得了“针眼”怎么办?
“针眼”,又叫麦粒肿,是眼睑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针眼”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小儿,可继急性结膜炎之后发生,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病初期表现为眼睑有较弥漫性红肿,小儿自觉局部有摩擦不适感。经1~2天,炎症逐渐局限,形成硬结,即麦粒肿。
处理方法 麦粒肿早期可以冷敷,采用耳尖放血。已经形成硬结后不宜挤压。如果麦粒肿已经限局且变软,应到眼科做切开排脓。医生按眼皮肤纹理线状切开,形成瘢痕不显著。如不治疗,多自行破溃,流出脓液,,“针眼”好了,但容易留下形状不规则的瘢痕。
婴幼儿由于眼睑组织很疏松,发生麦粒肿时,容易造成较明显的眼睑红肿,严重者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小儿发生“针眼”时应注意以下3点:
1.在早期弥漫性红肿时,可局部用利福平、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至少6次,较轻的病例即可消肿痊愈。如同时伴有全身症状,可口服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