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急救部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夏末秋初,正是上山下海、四处游玩的好时候,但你知道安全海域也有可能被有毒生物袭击吗?亲近自然的时候,又会遭遇哪些致命叮咬?该怎样防范?一旦被蜇咬,哪些表征该引起重视?第一时间的应急自救怎么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华北地区蛇伤救治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急救部赵晓东主任,请他来做这些能救命的科普。
海蜇蜇伤 涂碱性溶液中和毒素
◎新闻回放:
8月2日,北京8岁男孩小宇在南戴河一浴场游玩时,被海蜇蜇伤引起了急性肺水肿,当天下午因医治无效身亡。据悉,当时孩子正在海水和沙滩交界处玩,小宇突然称腿疼,家人一看,孩子两腿浮肿,另一个和他一起玩的孩子胸口发红,手指头肿了。浴场工作人员给小宇搽了些明矾后,建议他们去医院。辗转赶到能接诊的医院时,小宇的双腿沿大腿往下呈长条形红色瘀斑,还一直说口渴想喝水、想吐。医院的主任看到小宇说,孩子脸色不对,须马上抢救。抢救了1小时左右,下午5点,医院宣布,小宇抢救无效身亡。
记者:不少人都有被海蜇蜇伤的经历,为何有人没大碍,而这个孩子会丢了命?
赵晓东:因为当时被蜇咬的轻重不同;海蜇种属不同,毒性程度也不同;还有伤者自身的个体差异等,都会使病情轻重不同。但被蜇咬后,儿童一般反应会更重一些。因为儿童的体表面积远小于成人,同样被蜇咬,他们皮肤的损伤比例和中毒程度都会高于成人。当然,孩子与孩子的体质特征也有很大区别。那些本身就是过敏体质的孩子,受到伤害后,病情会更重,发展也更快。
记者:下海游玩可能被哪些生物伤害?会有什么感觉?出现哪些表征?
赵晓东:下海游玩一定要选择那些有防护网、相对安全的区域活动。首先要避免被大型鱼类伤害。但海洋中的腔肠动物如海蜇、其他水母、珊瑚及海葵等,软体动物如螺类、章鱼等,还有海蛇可能并非防护网能拦得住的。所以,青少年千万不要出于好奇,去触碰看似安静的海中动植物,它们虽然看上去不具攻击性,但事实上有很多刺丝,刺丝刺入人体,可释放出具有神经毒以及心脏毒性的蛋白、组织胺等,严重时可以致命。我们急救部今年遇到被海蜇蜇伤的患者尤其多。也有被海鱼毒刺刺伤的,但多是海洋馆等饲养这些海洋生物的人。
被海蜇蜇伤后,首先是难忍的剧痛,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处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红色斑疹,痒而灼痛。早期这些局部症状一般是过敏反应,体质比较敏感的患者局部可能出现红斑水肿、风团、水泡、瘀斑,甚至表皮坏死。全身表现可能有烦躁不安、发冷、腹痛、腹泻、精神不振及胸闷气短。重者多有咳喘发作,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并伴有皮肤青紫及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征状。尤其是过敏性体质的患者会出现急性喉头水肿、呼吸道水肿,有窒息感,若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记者:被海洋生物袭击,第一时间怎么自救?出现哪些表征必须去医院处理?
赵晓东:海蜇靠触须上密集的刺丝囊保护自己,当它觉得有危险时,会弹出刺丝并释放毒素。所以,一旦被它蜇伤,不要用淡水或酒精清洗擦拭,以免刺激刺丝囊继续释放毒素加重伤情。应用干毛巾、衣服等顺一个方向擦拭粘附在皮肤上的毒液及触须,千万注意不要来回擦!在局部涂搽碱性溶液,可以中和海蜇毒素,比如用1%氨水冷敷患处,或用10%碳酸氢钠溶液、明矾水等冷敷。如果有全身症状或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性泡沫痰,说明病情危急,应让伤者半卧或端坐,两足下垂,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给予吸氧并尽快送医院抢救。
记者:去海边玩,应自备哪些药品或防护用品?
赵晓东:为及时处理海蜇蜇伤,去海滨游玩前可在药店买5%碳酸氢钠溶液以备擦洗伤处,现在也有碳酸氢钠的片剂,更方便旅游携带。过敏性体质的人应该带一些抗过敏药物备用。采写/本报记者 董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