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固定的行为,有些行为如“人来疯”、喜欢插嘴等,在大人看来很不可接受,但这些却是孩子们最自然的表现。大人应表示理解,千万别强制改变,把孩子打造得成人化。家长可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培养良好人格。
尊重孩子的情绪
情景一: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到了吃饭时间,大家都动身往门外走。就7岁的女儿站着不动,妈妈上前叫她,她撅着嘴说:“我不去吃,就在家里。”平时女儿是很懂事的,今天怎么了?妈妈耐心地说:“这么多叔叔阿姨等着你,你也去,好吗?”女儿听了,还是不吭声,妈妈又说:“那你为什么不想去,能跟妈妈说说吗?”女儿这才极不情愿地说出了理由。原来,客人中有几位特别喜欢喝酒,一喝就挺长时间,女儿曾经跟他们出去,等他们吃完饭,女儿已经睡着了。妈妈终于知道原因了,于是对女儿说:“其实,你可以吃完饭就回家的,把你的想法说出来,我想爸爸妈妈可以处理好。但是如果你不说出来,而是赌气,爸爸妈妈就会认为你不听话,甚至无理取闹,你知道吗?”女儿点点头,就和大家出去吃饭了。
吃完饭,妈妈和女儿先回家,爸爸留下继续陪客人。
点评:这位妈妈既尊重了女儿的情绪,又为女儿指明了看待事物的另一种方法,帮助女儿从疑惑中走出来,为女儿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提供了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
尊重孩子的隐私
情景二:可爱的迪迪放学后,无精打采地在房里坐着,妈妈一看就知道:“迪迪,你看起来有心事的样子啊?”迪迪说:“没有啊!”然后继续坐着。妈妈再一次说:“你一定有心事,和同学吵架了?”“嗯。”“是怎么回事,想告诉我吗?”“不想。”迪迪说。“那你自己能解决吗?”“可以。”“如果需要我帮忙的话,再告诉我,好吗?”
点评:妈妈并没对迪迪的事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暗示迪迪,如需要大人出面解决,妈妈一定会站出来。因为孩子之间的事最好由孩子自己解决,妈妈既信任了迪迪的能力又尊重了他的隐私。这样会让孩子信心百倍,更健康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这位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学龄前孩子一般还没有“隐私”概念,很多时候他回避家长的提问,是因为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所以才选择不说。如果父母能适时引导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解开成长的困扰。
尊重孩子的想法
情景三:有次,女儿报名参加小学生图画日记交流比赛,女儿写好后放在桌上,妈妈好奇地看了看,等女儿过来时,妈妈说:“女儿,你有些错字,要不要我告诉你?”女儿竟然说:“不要!”妈妈好奇地问:“为什么?”女儿很沉稳地说:“小学生写错字是常有的事,你改过了,就不是我写的了!”所以这篇日记就这样“原版”送出去了。
点评:不得不佩服这位妈妈让错字原稿寄出的勇气,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碍于面子,会做一些不合乎情理的事。虽然比赛是完美者获胜,但是比赛也是最真实和真诚的,女儿让妈妈懂得真实的东西才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
事后,妈妈可引导孩子观察她的作品展出后,老师、同学反映如何,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是否也有类似情况。让女儿自己发现她所认为的“小学生写错别字是常有的事”是否正确,用实例帮助她纠正思想偏差。